Go1.16 即将正式发布,以下变更你需要知道

大家好,我是正在努力学习的煎鱼。

在前几天,Go1.16rc1 抢先发布了。结合常规的 28 发布规律,其将会在 2021.02 月份左右发布正式版本。

这次 Go1.16 也带来了一些新特性或变更。那么作为一个 Gopher,想必不能错过这次的更新。

今天这篇文章将会带大家了解一下 Go1.16 的几个需要关注的特性。

废弃 io/ioutil

Go 官方认为 io/ioutil 这个包的定义不明确且难以理解。所以 Russ Cox 在 2020.10.17 提出了废弃 io/ioutil 的提案。

大致变更如下:

  • Discard => io.Discard
  • NopCloser => io.NopCloser
  • ReadAll => io.ReadAll
  • ReadDir => os.ReadDir
  • ReadFile => os.ReadFile
  • TempDir => os.MkdirTemp
  • TempFile => os.CreateTemp
  • WriteFile => os.WriteFile

与此同时大家也不需要担心存在破坏性变更,因为有 Go1 兼容性的保证,在 Go1 中 io/ioutil 还会存在,只变更内部的方法调用:

func ReadAll(r io.Reader) ([]byte, error) {
    return io.ReadAll(r)
}

func ReadFile(filename string) ([]byte, error) {
    return os.ReadFile(filename)
}

大家在后续也可以改改调用习惯。

支持静态资源嵌入

如果我们希望把静态文件编译进 Go 的二进制文件的话,在以往需要借助 go-bindata/go-bindata 这类第三方开源库来实现。

而从 Go1.16 起,通过 go:embed 就可以快速实现这个功能:

import _ "embed"

//go:embed hello.txt
var s string
print(s)

通过对变量 s 声明 go:embed 指令,使其在编译时读取当前目录下的 hello.txt 文件。

最终变量 s 就会输出 hello.txt 文件中的字符串内容。

新增 io/fs 的支持

新增了标准库 io/fs,正式将文件系统相关的基础接口抽象到了该标准库中。

以前的话大多是在 os 标准库中,这一步抽离更进一步的抽象了文件树的接口。在后续的版本中,大家可以优先考虑使用 io/fs 标准库。

调整切片扩容策略

Go1.16 以前的 slice 的扩容条件是 len,在最新的代码中,已经改为了以 cap 属性作为基准:

  // src/runtime/slice.go
	if cap > doublecap {
		newcap = cap
	} else {
		// 这是以前的代码:if old.len < 1024 {
		// 下面是 Go1.16rc1 的代码
		if old.cap < 1024 {
			newcap = doublecap
		}

以官方的 test case 为例:

func main() {
	const N = 1024
	var a [N]int
	x := cap(append(a[:N-1:N], 9, 9))
	y := cap(append(a[:N:N], 9))
	println(cap(x), cap(y))
}

在 Go1.16 以前输出 2048, 1280。在 Go1.16 及以后输出 1280, 1280,保证了两种的一致。

支持 Apple Silicon M1

众所周知,最新版本的 Mac 采用了新的 64 位 ARM 架构,因此在 Go1.16 后正式支持了 GOOS=darwinGOARCH=arm64

而相应的先前用于 iOS 端口的,将改为 GOOS=iosGOARCH=arm64

同时 Apple M1 能不能很好的跑好 Go 语言程序也是各大微信群爱讨论的问题,在 GoLand 上:

图来自网络,路过微信群看见

需要注意,GoLand 的一些给你要到后续的新版本才可以使用。

调整 Go modules 策略

从 Go1.16 起,Go modules 的环境变量 GO111MODULE 默认开关将为 on,不再是之前是 auto 了。

还在使用 GOPATH,或 Go modules 没切全的同学这一块需要特别注意。

新增 GODEBUG inittrace

GODEBUG 新增 inittrace 指令,可以用于 init 方法的排查:

$ GODEBUG=inittrace=1 go run main.go 

输出结果:

init internal/bytealg @0.008 ms, 0 ms clock, 0 bytes, 0 allocs
init runtime @0.059 ms, 0.026 ms clock, 0 bytes, 0 allocs
init math @0.19 ms, 0.001 ms clock, 0 bytes, 0 allocs
init errors @0.22 ms, 0.004 ms clock, 0 bytes, 0 allocs
init strconv @0.24 ms, 0.002 ms clock, 32 bytes, 2 allocs
init sync @0.28 ms, 0.003 ms clock, 16 bytes, 1 allocs
init unicode @0.44 ms, 0.11 ms clock, 23328 bytes, 24 allocs
...

主要作用是 init 函数跟踪的支持,以用于 init 调试和启动时间的概要分析,算是一个 GODEBUG 的补充功能点。

简化结构体标签

在 Go 语言的结构体中,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库的诉求,需要对结构体的 tag 设置标识。

如果像是以前,量比较多就会变成:

type MyStruct struct {
  Field1 string `json:"field_1,omitempty" bson:"field_1,omitempty" xml:"field_1,omitempty" form:"field_1,omitempty" other:"value"`
}

但在 Go1.16 及以后,就可以通过合并的方式:

type MyStruct struct {
  Field1 string `json,bson,xml,form:"field_1,omitempty" other:"value"`
}

方便和简洁了不少。

总结

在本次 Go1.16 中带来了不少小优化和新的特性支持。离 Go1.18 的泛型又近了一步。

另外在本次新版本中,像是 template 支持跨行:

{{"hello" |
   printf}}

又或是 Linux 的默认内存管理策略下又从 MADV_FREE 改回了 MADV_DONTNEED 策略,大家在新版本中不再需要设置:

GODEBUG=madvdontneed=1

大家若有需求都可以进一步去了解,现在新版本的功能特性已经锁定,基本尘埃落定。

传送门:https://tip.golang.org/doc/go1.16。



go

400 Words

2021-02-11 16:13 +0800